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3章

作者:假酒喝了头疼字数:3263更新时间:2025-10-07 10:01:17
  如今的女校已经步入了正轨,宋熙容要负责商部的事情,女校就交给隔壁的二婶子许莲了。
  刚开始,女学生们有想法,却不敢说,毕竟是女校培养了她们,她们自然要留下来为女校效力的。
  女校上午学知识,知识过关之后学手艺,下午都是要干活儿抵学费的。
  工厂的生产一直跟不上销售呢,他们做出来的货物,一直是供不应求,他们要是走了,岂不是更没人做工了吗?
  尽管女子当官还是遭人非议,但这可是她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从去年起,各项政策的颁布,她们这些女子的日子,比起从前要好过太多了。
  她们现在也学了知识,懂了道理,还有前校长潜移默化传授给她们的思想,妇女也能顶半边天,谁说女子不如男。
  思忖过后,还是有几个胆大的姑娘,主动找到现任许校长,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许莲特别欣慰。
  她就是一直在等着呢,心里还在琢磨,如果这几天没人主动来说,她也要去课堂上主动提起这个事情了。
  很多事情,自己愿意走出那一步,和别人推着你走出那一步,内核是不同的。
  有了人打头阵,自然是有姑娘前赴后继。
  不光是女校的学生,那些在村里读过书的女子,也都勇敢站了起来,为自己谋求了这么一个机会。
  至于工厂的工人,人手不够了怎么办?
  之前的政策就颁布下去了,之后工人的选拔,都是优先读过书的姑娘,也就是从村子里选拔。
  官员的考核,总归录取的人数不会太多,还要跟男子们一起竞争,所以落榜的姑娘不少。
  但她们已然有了基础,恰好就可以录取到女校,继续学习知识,学习手艺,然后做工。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村里那些还是不乐意让自家姑娘去念书的,现在也心动了。
  不光是能去工厂做工,还能有当官的机会了呀。
  别看基本上都是小吏,文书这样的小职员,但这也是为政府办事呢。
  那不是官,能是什么?
  如今,男娃女娃,都有了同样的竞争机会了。
  另外,之前君秋澜让田瑞组建的妇联,也步入了正轨,如今是田瑞和田夫人一起在操办。
  田夫人是段文的夫人,从前也是从村里走出来的,更是了解底层妇女们的不容易。
  更有乐趣的是,田夫人和田瑞同姓,又说得上话,如今更是有共同的目标,直接认了个干亲。
  段文都还在开玩笑,都到这个年纪了,还多了个弟弟。
  田瑞也给娘亲写了信,寄了钱,让他的娘亲雇佣一队镖局送她过来团聚。
  妇联也在这次的考公行动里,也招聘了不少适合这个部门的妇人加入。
  男性选得少,毕竟男子真的很难设身处地,站在女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也就是田瑞,自己从前是做了十多年的女子,能够了解女子的不容易。
  偶尔也需要同性站在异性的立场,去刺激一下觉得自己了不得的男人。
  总体来说,招的女子多,男子就零星几个,还是经过严密调查的。
  敬爱女性长辈,尊重女性同辈,爱护女性晚辈,能做到这些基础的男人,才有机会加入妇联这个部门。
  妇联隶属于政府部门,但又是独立出来的。
  从今往后,受到欺压、不公待遇、被家暴、被迫嫁人……等等各种情况的女子,都可以找妇联替她们做主了。
  边城的妇联走向正轨之后,她们这些熟手,又会被派到其他州府做先锋。
  不光是这一个部门如此,其他的部门也都是一样。
  所有的政策法规,都是先在边城实验过后没有大问题,然后再去其他的州府进行推广。
  与此同时,也是在为其他州府培养人才。
  让他们能够独当一面了,才会把他们派出去。
  不过,此前就归顺的几个州府,如今算是紧跟他们的脚步了。
  离得近,学得也快,路也修通了。
  再说之前那个不愿意归顺,只愿意做小龙虾的王知府,胆子小,能理解。
  但是他如今也迫于百姓的压力,主动来了边城,表示投诚。
  没办法,周边的几个州府都在高速发展,就他们一个地方卡在中间,去办厂的,也都是边城这边的老板。
  能不眼热吗?
  还有另外一位王大人。
  之前作为监军来到边城,给君秋澜送来了圣旨,之后就一直留在边城了,据说是准备把家里人都叫过来。
  但君秋澜并没有完全放心这个人。
  王朔之前就是皇帝的人,能被皇帝派过来送密旨,这就代表很多事情了。
  而且,边城的消息,皇帝是如何知道得那么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之前却一直不对他们动手,同样是一个谜。
  所以这王朔暂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一直都跟在苏长寻身边,办一些基础的事情,等到他有了一定的思想觉悟再说。
  总不能真混入一个内奸,最后搞得他们满盘皆输,害了他们这么多的同志吧。
  颜景听君秋澜说起,其实心中也感慨,“当年,我们的革命先辈,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更是不少。”
  都是了不起的人。
  那时候,某个阶段跟如今的大盛和君秋澜其实也有相似的地方。
  一国,两个政权。
  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君秋澜凑过去亲了亲他,“我们也算是抄作业了,都是跟着华夏的革命先辈们学习。”
  颜景笑了笑:“话又说回来,你们造反,那就是要改朝换代,都到这个地步了,还没想到自己的国家叫什么名字吗?”
  虽说是广积粮缓称王,但他们现在都跟朝廷对上了。
  也是时候该有自己的旗帜了。
  也好让百姓们知道,他们现在是哪国人,国家的领导人都是谁,都有谁,这些领导人为他们做过什么,有过什么英勇的事迹。
  别看这些东西听起来有些像是吹嘘功劳,但如今的百姓,正是需要去了解这些。
  听得多了,见得多了,也是一种思想品德上的教育,才能让他们觉醒自己的思想。
  就像九年制义务教育里,语文课本里,摘选了不少英雄事迹,以及各种领导人的诗词,文章等等。
  就是要让大家从小就了解到自己的国家。
  君秋澜他们现在也不算晚,从前没人这么做过,他们去宣传一下,对百姓来说,算是新鲜事,接受程度也会更高。
  最近,颜景也在跟颜宿讨论刊印报纸的事情。
  报纸,是从前没有电视广播的时候,最直接有效地能够让百姓了解时政的载体了。
  报纸的第一版,颜景就想要定下新国家的名字。
  君秋澜也犹豫:“你说,就叫华夏,如何?”
  颜景忍俊不禁,“我们两个世界,也算是同出一脉了,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叫华夏也没什么不妥的。”
  君秋澜颔首:“那下次回去就跟大家商议一下,也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颜景点点头,“到时候把国旗什么的都给设计好,我们报社这边也好刊印。”
  君秋澜:“你真不打算忙你电影的事情啊?我感觉你都快成半个古代人了?”
  反正他在古代出现的时候,颜景都必然要跟他一起过去。
  颜景:“依照我爷爷的来历,我本来就有四分之一的古代血脉,要说古代是我的故乡,也没问题,那我给故乡做出一些贡献,也是理所当然的吧。”
  再说了爷爷现在也都关心着古代的问题呢,隔三岔五就要找他了解一下情况。
  他要是不参与,还怎么回答爷爷的问题?
  也就是爷爷的年纪大了,不适合太操心,要不然爷爷都非得亲自去古代那边搞出一番大事业。
  电影的事情,现在还在剪辑阶段,到时候都会交给他过目,又不需要他亲自去操刀剪辑配乐。
  好歹是个大导演呢,又不缺资金,班底都算是国内顶尖的了。
  之前的几部电影合作下来,也算是有了一定的默契,不需要他太操心了。
  后续还要送审。
  至于电影的宣传,等定档了也不迟。
  他又不担心票房。
  这就是作为知名导演的底气。
  君秋澜稍微有些无奈,“那你们的报纸刊印,也得独立出一个部门才好,莫要直接让颜氏书坊刊印。”
  颜氏书坊,遍布整个大盛,如今还承担了他们的信使,专门在大盛各地搜寻信息,然后传递过来。
  别说,颜景弄来的电报机是真的好用。
  虽然距离更遥远的地方,需要多次传达,但基本上都能保证所有的信息都能朝发夕至。
  早上的消息,通过数次传递,最迟也能在晚上收到。
  这也让他们提前知晓了不少的信息。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