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庆隆嘀咕:“这么年轻就叫‘老爷’好生奇怪。”
虽然细想想, 好像别人家里也都是这么叫的。有一辈新人,那老一辈就再往上长一辈。可他和方戍才二十多岁啊!
方戍说:“那隆儿想听叫什么?”
于庆隆也没想到更好的答案,便道:“好像也只能这样。那就这么叫吧。或者其他人按老爷说的办,叫我就还是叫‘东家’好了。”
刘家两口子异口同声道:“好的东家。那您几位早些歇息,有事您叫我们。”
他们在县城里倒也有房子,只不过离得远,也很偏,于庆隆便让他们在这看家的同时,也在这边给他们留了一间小屋住,所以两口子以后是要在这里长住的。
于庆隆给了他们二十铜板作赏钱:“今儿辛苦你们了,买些点心吃。”
两口子喜滋滋收下,道了谢离开。
方丁满和方吴氏这才狠狠松口气。方丁满道:“天爷啊,这真是咱的家?!”
他刚到时都没敢问!
方戍说:“是的父亲。这都是隆哥儿辛苦置办的。原先我俩就想在县城买座宅子,可那时总也没有合适的。前些日子从霜哥儿那听说这家要卖,隆哥儿就赶紧买下了。这地点好,里头建得也好,抢手得很。”
方吴氏打量着屋里说:“我这儿夫郎实在是太能干了。这么大个宅子得多少钱?”
于庆隆说:“原先要八百两银子,后来讲到七百二十两。”
方丁满一听居然要“七百二十两银子”,顿时惊呆:“这、这么贵呐。”
于庆隆笑说:“这还是我费半天劲讲了价钱的。不过还算值。您二老觉着如何?”
方吴氏说:“哪哪都好。朝向好,还宽绰得很。娘原先还担心地方小,孩子们以后没处玩呢,这下可不用担心了。”
于庆隆便道:“那就好。那父亲母亲你们今日先早些休息,待明儿天亮之后您二老看看缺什么,咱们再去买。像家具和碗筷之类的,咱们都得新添。这县城里就这点好,买什么都方便,而且还能给送到家里来。”
方吴氏说:“成,那你们也快回去歇着,今儿赶路赶一天,我的宝贝孙子们也准是累了。”
方戍说:“那您二老先休息。杨杨和小石头一会儿要喝奶,我们先抱回去。”
方吴氏说:“好好好,快回屋去,不用惦记我和你父亲。你们只管顾好我这两个小宝贝就行。”
于庆隆抓着小家伙的手,跟爷爷奶奶挥挥便回屋了。
新家里大多东西都是完备的,只是家具缺不少。原房主在走的时候把正堂里还有几间卧室里好些用料上乘的家具都带走了,屋里就比较空。
于庆隆跟方戍把孩子们放到炕上,从木箱里拿出干净衣裳换好,也在炕上坐下来。
今天确实是有些累了,好在心里是充实的。
方戍执着于庆隆的手:“明日又要四处跑着买东西,辛苦你了隆儿。”
于庆隆枕着方戍的臂弯,右边是方戍,左边是两个崽。他道:“还好,其实也没怎么辛苦。原本房东也不是非要把家具拿走,可我想着拿走了价钱能更便宜些,咱们还可以添自己更喜欢的家具。这样一来我还能给你弄新鲜花样的,你以往没见过的。特别是书房。”
方戍听着顿时来了精神:“当真?”
于庆隆说:“当真,保管你的书房跟旁人的都很不一样。”
方戍一想到要天天看公文,还要跟马知县交接一堆事,还有些蔫吧,这一听又觉得对生活充满期待了。
他一兴奋便翻身上来,压住于庆隆:“隆儿隆儿,没有你我可怎么活。”
于庆隆笑说:“说什么傻话?”
说完他啄了方戍一口。
小两口忙了几天没亲热,这会儿想要亲热乎热乎,旁边的两个崽就不约而同哭了。
这是到时间了,要在正式入睡前好好喝一回奶。
现在大了,夜里也不总哭闹,但睡前都要吃饱一回,然后半夜再喂一次,早上天蒙蒙亮时再吃一次,比刚出生那会儿可省心得多。
方戍下去前重重吮了于庆隆一口,然后报复性地戳了一下杨杨额小屁股。接着动作麻利地给两个小的弄奶喝。
天气冷了,他们来时就先把小炉子给点上了,还算方便。
方戍端来两个小碗,跟于庆隆分着一人喂一个。等两个小家伙吃饱,便很快睡下。
于庆隆感觉兴致有点跑了,可没一会儿方戍的手爬上他的脊椎,他又有点受不住。
年轻的身体总是会对爱人的需求快速而热烈地回应。烛光摇曳,交叠的身体融合着彼此的气息,久久才恢复平静。
这夜下了他们到淮通县后的第一场雪。
等城里的人醒来,发现整个城的房屋和街道都盖了一层薄棉被,银光细闪,天色大晴,像是预示着未来要迎来更好的光景。
早上方丁满跟方吴氏天蒙蒙亮便睁开眼睛。老两口相伴出来,就看到刘大光在院子里扫雪。林巧娘已经开始烧火,屋里有了热乎气。
两口子说:“老太爷早,太夫人早。”
方丁满跟方吴氏愣了一下才想起来这是在叫他们,便笑道:“你们也早。”
林巧娘说:“早上您二老想吃些什么?我看东家还没来得及买米面,可早上也不能饿着呀。”
于庆隆这时出来了,打个哈欠说:“一会儿有人送早饭来,今儿早上不用做。白天家里要添东西,后院的花园里要建狗舍和鸡鸭鹅舍。到时建完剩下的料子打扫干净,余下的事我到时再叫你们。”
林巧娘问道:“东家,那我往后一日是准备三餐还是两餐呢?”
于庆隆说:“三餐。”
这时外头传来敲门声。刘大光去开门,见着是秦玉霜带着四个壮汉来了。后面还有两个小伙计却是不认识。
秦玉霜笑道:“我就知道方叔方婶还有隆哥儿你们准醒了。”
方吴氏道:“霜哥儿你咋回了家还起得这么早?”
秦玉霜道:“我在您那养成好习惯了啊方婶,如今可勤快了。我想着这今儿得建狗舍啥的,便带了几个人过来帮忙。他们有的会木工,有的力气足,家里有啥事只管吩咐一声就行。至于这两个小伙计,他们是来送早饭的。”
当中一个小伙计说:“老太爷,太夫人,方夫郎,我家东家叫我们来给您家里送上早饭,都在这里了,有四馅包子,还有羊汤跟八宝粥,一些小菜,还有肉饼。您看我们放到哪里合适?”
“就送到偏厅吧。”于庆隆说,“巧娘你带他们去。”
“两位小兄弟随我来吧。”
于庆隆也给了两个小伙计跑腿钱,嘱咐道:“回去替我谢谢郭老板。”
小伙计笑说:“谢谢方夫郎,您的话我们一准带到。那您几位慢用,东西我们中午再来收走。”
于庆隆待两人走后,对二老道:“父亲母亲,你们先趁热吃,我去叫守城。”
方吴氏小声道:“隆哥儿,这么多呢,咱要不要分些给巧娘他们两口子?”
于庆隆笑说:“要的。他们住咱们家里帮工,咱们往后都管饭。霜哥儿他们许是也没吃,您看着给分些吧,肯定够。我一会儿就过来。”
方吴氏便拿了碗,给刘大光两口子夹了些包子,还分了些粥,还给秦玉霜带来的人也都分了些吃的。
怪不得拿那么大的食盒过来呢,还是两人一起送,竟是这么多。
秦玉霜其实是过来凑热闹的,他家里要啥吃的没有?可他就是喜欢来于庆隆这边蹭饭。
他也不见外,跟方丁满和方吴氏一桌,俨然把自己当成了这家的半个人。
饭后,方戍去了衙门。他跟马知县要交接许多事,还要趁马知县在的时候把一些问题搞明白。索性他来这淮通县任职,厚着脸皮把严西宽跟马亲随要来了。当时也没想着荣亲王能答应,但他寻思反正不答应他也不损失什么,便提出来。没想到这事还真留成了。
严西宽跟马亲随也乐意跟着他。淮通县是个大县,原就比寻常县的左贰官要多,可置两到三个县丞。这也是当初马知县会临时起意想让他来作淮通县县丞的原因。若是只得一个名额,那便绝不会那样提议。
如今严西宽跟马亲随一同给他做县丞,他们三个还能一起共事。
于庆隆知道方戍能搞定,便留在家里,跟秦玉霜指挥人干活。方丁满跟方吴氏则看孩子。有巧娘帮着,而刘大光熟悉家里的东西都在哪,便在后园打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