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5章

作者:陆放鱼字数:3946更新时间:2025-08-20 10:22:46
  
  似乎看出他心中所想,谢枕川招了招手,南玄立刻捧出了一只不大不小的匣子,掀开盖子的刹那,郭调的眼珠子差点瞪出来。
  厚厚的一叠银票,梨记钱庄的印鉴清晰可辨。
  “这里是十二万两,”谢枕川慢条斯理道:“承蒙夫人垂青,入赘时给了些许聘礼。”
  先前的轻慢立刻变成了嫉妒,嫉妒又慢慢变成了尊重。
  郭调沉默许久,“咚”的一声跪倒在地,行大礼道:“先前听闻大人入赘,原本不以为然,今日方知是为了家国大义,解军饷之困,属下有眼无珠,先前无礼冒犯了大人,属下愿自领军棍五十,以儆效尤。”
  “军棍便不必了,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谢枕川并不在意他的冒犯,只是纠正道:“入赘便是入赘,只是为了我家夫人,与此事无关。此番亦是我家夫人心善,见不得朝廷拖欠将士饷银,主动提及此事。”
  他眸色骤冷,语气一转,“若是让我听见半句闲言碎语,质疑我对夫人的一片真心——”
  方才还有些炎热的夏日,忽然变得寒意逼人起来。
  郭调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了,此刻也不由得战战兢兢,半个字也不敢多说。
  只是他才说到一半,营房外忽然传来一道甜软的女声,胆大包天地打断了他的话。
  “恕瑾哥哥,今日暑热,我令人煮了绿豆汤来,你可要用一碗?”
  郭调的眼睛骤然一亮,虽未见其人,只闻其声便可知是一位绝世佳人。
  只是未等佳人踏进营房,谢枕川已经皱起了眉。
  郭调原以为谢大人既已入赘,自然是事事依从夫人所言,如今看来,这个家里仍旧是他做主嘛。
  他不自觉屏息凝神,正担忧谢大人是否会责怪夫人,却听得他温声道:“我昨日不是已经为你煮了绿豆汤了么,你今日若是又喝,恐怕寒凉伤胃。”
  郭调一时竟没回过神来,这话里的信息量太大,他还在怀疑自己听错了。
  门外说话的女子已经抱着青瓷汤盅进来了,也正如他所想,的确是是一位绝世佳人,甚至比他在边关见过的雪山明月还要清灵三分。
  “那是给军营大家一起煮的,而且也不是我喝,是你喝,”梨瓷眉眼弯弯,瞧见了呆立在一旁的郭调,又问道:“这位是?”
  “这是我在三千营的副手。”谢枕川转头看向郭调,微微挑眉。
  郭调也很识趣,连忙拱手道:“末将郭调,见过嫂夫人。”
  “郭将军辛苦。”梨瓷也还了一礼。
  她方才在马车上睡着了,不知三千营中实情,此刻便很捧场地夸赞道:“不愧是三千营将士,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这话说得郭调更不好意思了,常年风吹日晒的脸上此刻竟然也看得出微微发红。
  他在心中下定决心,回去一定要好好操练一番那群死小子,免得日后在梨夫人面前丢了脸面。
  谢枕川接过汤盅,瓷器在案几上不轻不重地磕了一下,道:“郭调,你方才不是说你还有事?”
  郭调连忙点头,只是脑子反应还有些慢,想不起是何事了。
  谢枕川语气凉凉,“自领军棍五十。”
  郭调这才后知后觉,自己若是再在这营房内待下去,五十恐怕就要变一百了。
  “是!”他赶紧领命,飞一般地逃走了。
  营帐外搭了棚施粥,提督夫人慷慨解囊的消息不胫而走,流言更是传得飞快。
  “听说提督大人为了当梨家的赘婿,和探花郎大打出手,争得你死我活!”
  “何止,还在梨府门前跪了三天三夜。”
  “听闻梨府里的家事都是谢大人一手包办的,谢大人还朝后无暇家事,这才带着夫人搬回了信国公府。”
  ……
  等到郭调挨完打,在军医处讨了药来,流言已变成了“谢大人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娘子人美心善不说,十几万两的银票随手就给了;他为了入赘梨家,无所不用其极,为了讨夫人欢心,每日寅时便起来给夫人熬燕窝粥……”
  军医将外伤药递给他,悄悄打听,“你既是谢大人的副将,以你对他的了解,不知传言有几分真啊?”
  郭调死死闭着嘴巴,一言不发。
  以他对谢大人的了解,这流言说的很可能是事实,但是也因此变得更可怕了。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
  阿瓷(大大方方):反正你都入赘了,软饭不吃白不吃。
  小谢(试探性吃了一口):好吃,爱吃。
  第117章 青梅
  ◎俯身替她将青梅拾了起来,放回篮中。◎
  谢枕川虽是初任三千营提督,并不急于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过驭人之道,总归是要恩威并施。
  有自家娘子替他掏钱垫付拖欠军饷在先,谢枕川很快便赢得军中上下拥护。而后他又在校场“指点”了几名精锐的骑射和武艺,不过半日,三千营中已无人不服。
  至于那些暗藏心思的刺头,或是盘踞军中多年、已经立起门户的军吏,他暂且按兵不动。这几年的军饷账目尚未理清,待查明了旧账,再一并清算也不迟。眼下若打草惊蛇,反倒耽误了他日后追缴赃款,填补入赘聘礼的亏空。
  谢枕川在三千营里边忙碌的时候,梨瓷也未闲着。
  她今日虽然是光明正大和谢枕川一起来的,不过女子在军营终究不便,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她便和裕冬出了营地,在附近闲逛。
  三千营虽然地处偏远,但三千骑兵常年驻扎在此,附近慢慢地也聚起了人烟。
  此处最多的就是钉马掌、补马鞍之类的铁匠铺了,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酒肆的生意也很不错,至于那些零嘴点心,便比寻常集市上售卖的粗糙许多,梨瓷不大兴趣,反倒在酒肆面前停了下来。
  此处往来多是军中汉子,卖的自然也是烈酒。偶有家眷来探,才会备些清淡的甜酿。
  难得见梨瓷这般貌美又年轻的小娘子,掌柜的原以为是为家中父兄买酒,见她已经盘发,立刻机灵地*改了口,堆起笑脸热络招呼道:“夫人可是要买酒?我这儿的酒最好不过了,三大营中各处分销,哪个从军的没有喝过,大家都说好!”
  尚未掀开酒缸,各色酒香已经交织在一起,或清淡或馥郁,扑面而来,引人沉醉。
  梨瓷平日里少见谢枕川饮酒,不过听掌柜的这么一说,她觉得信国公也许会喜欢。
  她抿唇问道:“掌柜的,你这儿卖得最好的酒是什么?”
  掌柜的呵呵一笑,“卖得最好的未必是最好喝的,不过是价钱实惠罢了。夫人瞧着就是不缺银子的主儿,要不要试试咱们这儿最好的酒?”
  他说着,便取来了打酒的竹筒,从最里边的那一口缸里舀了一碗酒来。
  这酒色如琥珀,也不似外边的那些粗酿浓烈呛人,反倒散发着一股极为细腻清新的梅香。
  梨瓷并不打算喝,只是好奇道:“这是什么酒?”
  “这是青梅酿,”掌柜的指向不远处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瞧见那片梅林没?那是小老儿自家种的。我家老婆子一颗颗亲手摘了,洗净又用冰糖渍过才酿的。”
  听到是糖渍的青梅酒,梨瓷立刻来了兴趣,“这青梅酿好喝么?”
  “当然好喝了!”掌柜的拍着胸脯自夸道:“本朝的信国公爷您总听说过吧?他他年轻时在军中,最爱喝的就是这青梅酿。每回出征前,必定要来打上一坛,保准是无往不利。”
  没想到真的误打误撞,买到了信国公喜欢喝的酒。梨瓷便指了指地上的小酒坛子,道:“我要两罐小的。”
  那两只酒坛子不过比她巴掌大一点儿,用红泥封着口,她和裕冬正好可以一人拎一个。
  掌柜的却突然“哎呦”一声,“这坛酒怎的摆到这儿来了?”
  “夫人好眼力,不过这两坛酒可不一样,一坛是今年封的,另一坛可是窖藏十年的老酒,当年那一批,统共就剩这一小坛了,可不便宜。”
  梨瓷不以为意,“多少银子?”
  一听这语气,掌柜的连忙放下手中的竹筒和酒碗,试探道:“光是这么一小坛,就得二两银子。”
  梨瓷没说话,裕冬当即瞪圆了眼睛,气势汹汹。
  这架势,一看也不是好相与的,没准儿就是营里哪位将领的夫人。
  掌柜的连忙道:“二两银子买下这一坛酒,另一坛酒便送你,二位要是乐意,还能去梅林里摘两斤青梅带走,如何?”
  梨瓷从没摘过青梅,觉得新鲜,立刻便答应了。
  等两人去林子里摘了青梅回来,拎着竹篮和酒坛返程时,天色已经不早了。
  军营辕门外,来时的马车静静停在一旁,马儿吃饱喝足,正悠闲地甩着尾巴,对脚边的嫩草不屑一顾,似乎只是在等人归来。
  连轴转了一整日,饶是铁打的人也乏了,谢枕川虽精力过人,此刻也难得偷闲,倚在车壁上闭目养神。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